我國垃圾分類行業前景
一、國內垃圾分類推進
從國外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的經驗已比較成熟,垃圾分類模式可分為三類:濕法(濕垃圾)、干法(干垃圾)和混合物(干垃圾)模式。目前已經有約30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垃圾分類進行了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路徑選擇。其中最早實行干法模式的國家有德國、荷蘭等,主要在公共場所開展。而英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垃圾分類方式也各有千秋,我們認為未來國內也可以參考這些模式開展相關業務。中金公司指出國外的相關模式主要有:濕法和干式(干濕分流);混合物模式(濕垃圾+混合物);混合物模式(濕垃圾+干廚余+混合物);混合模式(干廚余+干廚余+混合)等。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正在推行的混合物模式(干、濕)模式占比在50%以上。
二、我國城鄉居民垃圾普及率較低
據《2018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垃圾普及率較低。截至2018年末,我國城市居民家庭每戶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2.44公斤(包括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低于美國、英國和日本(2019年我國農村家庭每戶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1.06公斤,美國農村家庭每戶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0.48公斤)。這表明我國居民對環保知識了解不夠充分。中金公司認為,盡管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但相對于發達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國城鄉居民仍然對環境保護缺乏足夠重視以及積極參與的意識。同時由于人口數量快速增長,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伴隨著龐大人口數量帶來的“大雜燴”式問題也逐漸顯現。中國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城鎮化水平仍低于60%(根據《2016中國農村發展指數》)的現狀可能對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帶來一定影響。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金公司認為,從未來我國將實施的各項政策來看,國家對于垃圾分類的支持力度將加大,尤其是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將為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根據相關文件顯示,近幾年來,國內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2016年2月中央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的意見》指出:“開展城市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全面清理取締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類環境衛生設施,建立健全環衛設施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同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城市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表示:“各地要對不符合功能定位,的舊建筑物以及廢棄的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專項整治行動。在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或進行依法處理。”
四、投資建議
中金公司建議關注擁有成熟技術和運營經驗,且將會對未來業務帶來顯著增量的垃圾環保公司:生活源再生資源公司(固廢處理行業龍頭)、以及生活源有害物質收運處理龍頭。目前這兩類上市公司市占率較低,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維持快速增長趨勢。由于未來中國將面臨著較大的“垃圾圍城”壓力,隨著政策紅利等多方面利好落地,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持續處于高速發展狀態,行業投資機會不斷涌現,建議關注具有較強融資能力和豐富商業模式的領先固廢處理企業:固廢處理行業龍頭標的:環衛服務龍頭【環衛集團】(環衛集團)。隨著政府大力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環衛業務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